先說在前面,這篇文章絕對沒有鼓勵或推薦使用槓桿,投資已經很有風險了,貿然使用槓桿只會賠的更多更快。
最好入手的槓桿方式 – 個股融資
剛進股票市場的時候,本金都是打工存來的 (錢很少的意思),為了可以多買幾張股票,幾乎都是用融資交易,那時候只想到用4成的資本就可以買好買滿,傻瓜才不用!! 賺的時候是很快,賠的時候也不惶多讓。直到有一次弄到差點斷頭,才認真研究起融資的風險。才發現除了斷頭之外,融資利息逼近7%,真的不適合長線持有。
權證血淚史
後來發現更好用的槓桿工具 – 權證。當時權證剛推出,市面上有很多券商辦權證比賽跟講座,雜誌也都力推這個金融商品。雖然權證比起融資複雜很多,看好個股之後還要比較各券商發行的權證,從履約價(價內價外)、到期時間、行使比例、槓桿比例,選出合適的下手。即便如此,因為槓桿比例高,嚐過幾個甜頭之後,看好的個股就不用融資了,改用權證交易。
又直到有一次,發現持有權證的價格忽然大幅下降,比時間價值扣的還多。仔細研究才發現,券商居然用調整隱含波動率,改變該檔權證的委買價格。因為權證的發行及造市商都是券商,等於是券商把持著價格,如果不是放到履約日、而在履約日前就想交易,券商改動隱含波動率就會讓成交價格有很大的影響。
從那次之後,認知到券商對權證價格有絕對的影響。可以理解券商需要對權證做避險,若權證大量被買走,券商會有避險的成本。但隱含波動率要怎麼調、什麼時間調整,就很看券商的拿捏。
還有一個風險是券商需要造市,如果買賣價(內外盤)差太多,用外盤價買進後、要賣出就會損失很多。 例如有一檔權證委買是1.0、委賣是1.5,你用1.5塊買進後,要賣出只能賣1塊。直到權證新制,證交所規定買賣價差不得大於10檔,這個情況才被改善。
但我被權證調隱波弄過之後,一朝被蛇咬、十年怕草繩,已經很久沒交易過權證。還是回去用融資
流動性超低的個股期
接觸個股期貨的起因很簡單,想買千元股但一檔就超過我的個股投資上限,又不想交易零股,就把腦筋動到個股期貨上。
個股期貨分兩種:個股期貨跟小型個股期貨,主要是標的契約不同。個股期貨的契約是2000股,買進一口個股期貨等於買2張個股。小型個股期貨則是一口100股。
好處是期貨手續費跟交易稅都比直接買進股票低,除權息也不用擔心稅的問題,會直接變成權益權。
壞處是流動性超低,我買的標的是聯發科,已經算是流動性高的,但每次要轉倉的時候,遠月都沒有掛單可以轉,在到期日前要花很多時間處理。對於我的操作模式來說真的很耗神。
結語
聊了這麼多開槓桿經驗,覺得最好用還是融資,最近會再重新研究權證新制後的交易模式。至於個股期,流動性真的是交易硬傷,在找到合適的方式處理前暫時不考慮。
下表整理我的心得以及槓桿倍數給大家參考:
方式 | 倍數 | 優缺點 |
融資 | 2 – 2.5倍 | 優點:跟買進個股一樣 無須額外學習 缺點:斷頭追繳風險、融資利息都高於6% |
權證 | 3 – 15倍 | 優點:最多歸零 沒有追繳風險 缺點:需考量條件多 (履約價、到期時間、行使比例、槓桿比例。也要慎選良心券商,找出隱波穩定、買賣差低。 |
個股期貨 | 7倍 | 優點:手續費低、除權息不用扣稅 缺點:流動性不佳 |